在临床扫描中通常都是头线圈做头,脊柱线圈做脊柱,关节线圈做关节等等。但是如果没有配备相应的线圈或当某一线圈出故障怎么办?是否可以用其他线圈代替呢?
如果想用其他线圈替代需综合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一、扫描范围是否足够
选择线圈的总体原则是在能够包全解剖部位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选择较小的线圈、有专用线圈选择专用线圈、有多通道线圈则优先考虑多通道线圈。单元数和通道数越多越好?
头颅多通道线圈,打开的单元数/通道数过多,会产生明显的并行采集伪影。
头颅多通道线圈,打开的单元数/通道数过多,信噪比明显下降。
二、信噪比和均匀度
选择的线圈信噪比及均匀度是否能满足诊断要求。可以选用专用水模进行扫描并测量信噪比及图像均匀度百分比(PIU),然后对比其数据和图像。如下表测试的线圈1、线圈2的相关数据。
线圈1线圈2SNR345.99±8.11402.23±6.12PIU92.32±0.8390.21±0.53
三、安全问题
更换线圈后对被检者是否会造成伤害或潜在的风险。
另外需要重点考虑的是来自RF的安全。
基于上述限值要求,可对其SAR进行测量估算。
四、被检者舒适度问题
虽然选择的线圈能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但会引起被检者的不适或增加其痛苦,那也是不可取的。
在熟悉线圈性能的情况下,是可以应用一个线圈做多个部位的。只要你合理的选择相应的线圈,即可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
“一圈多用”的应用价值
1.对于一些资金不足的医院,不用每个部位均配备专用线圈,可使用一个线圈即可完成多个部位的扫描,节省了很大一笔买线圈的资金。
2.磁共振扫描其实一半都是一个体力活,大大的减少了来回换笨重线圈的频率,大大的节省了扫描技师的体力,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3.如某个专用线圈出现了故障, 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替代方式。
4.为提高图像质量提供了新的选择途径。
5.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移动困难的病患,如进行多部位检查时,不用来回的更换线圈。
磁共振线圈类型众多,其设计形式也多样化,需要指出的是专用线圈扫描的图像并不是一定比非专用线圈扫描的图像好(由上面的实例就可以看出来),所以应根据被检者的实际情况及软硬件的需求选择合理的线圈才能获得更好图像质量。